发布时间:2011/6/29 17:37:16 作者:闫永成 来源:本站 浏览量:2410 【字体:
大 中 小】
中国共产党提倡的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与我国古代的官本、民本有着一定的关系,而与西方的人本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共产党所追求的人本社会,是人自身成为社会发展的唯一目标的社会,是能够为每个人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空间而且机会又是均等的社会,是弱势群体得到有效救助的社会,是利益分配均衡的社会,是没有特权的、平等的、和谐的、公平的和有效率的社会。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决摒弃官本意识,始终强化民本理念,努力构建人本社会。
一、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思想与我国古代官本、民本的关系
(一)从官本到民本再到人本,这是一种历史的不断演变。我国的历史从一开始就比较突出人的地位和价值,只不过在谁是“主体”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错位。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由于以皇帝为顶端的高度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和等级森严的官僚制度的存在,社会上就形成了以官职大小来衡量人的价值、成就、地位的“官本”意识。奴隶和平民则被看成是“草芥”“愚民”而受到百般地奴役和压迫,这样奴隶暴动、国人起义就出现了。于是鉴于许多朝代迅速灭亡的教训,鉴于当时一些强大的封国毁于一旦的事实,我国古代的一些思想家、政治家就开始提出人民是国家的根本,统治者要想维护自己的统治,必须要“重民”、“贵民”、“爱民”、“利民”、“听民”、“乐民”,这就是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
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确确实实反映了人民的某些利益和愿望,在客观上也有利于减轻当权者对老百姓的剥削和压迫。但是,我国古代思想家与政治家提出这些民本思想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持封建统治者的统治地位,因而它的历史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民本思想虽然期盼、仰望圣君贤相“为民”作主,但“为民”只是手段,维护和巩固封建政权才是目的。在古人那里,亲民、重民是存社稷、固君位、达邦宁的手段,人民被认为是一种值得重视和利用的政治资源,因而贵民、重民就被统治者视为“驭民”、“治民”、“牧民”之术,他们是利用人民来维护其封建统治的。另一方面,民本思想要求执政者“爱民如子”,所以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所谓的明君与清官,只要他们能够关切民生,就被视为“君父”、 “父母官”。从此可以看出,他们骨子里流露的仍然是官尊民卑的观念。因此,毛泽东同志指出,剥削阶级讲“爱民”同爱牛差不多,为的是用牛耕田,从牛身上挤奶。他说:“我们不同,我们自己就是人民的一部分,我们党是人民的代表。”这样,“以民为本”的思想在现代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自从诞生之日起,就始终坚持“为民”的立场,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利益。他们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把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我们党的根本标准,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党的根本要求,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从官本到民本再到人本,这是一种境界的不断升华。从“官本”到“民本”是一种进步,“民本”是对“官本”的一种局部否定,其核心就在于体现了“民”的重要性。但是,不管是“官本”还是“民本”,这二者之中都包含着一定的等级观念在里面。而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提出的“以人为本”,是相对于“官本”和“民本”而言的,它已无所谓“官”、“民”之分,无论是“官”还是“民”,都是平等的,都是人,都应该以人来对待,都应该体现人的价值。因此,“以人为本”就是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一切要有益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共产党人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最高价值取向,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在党的执政活动过程中,在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中,“以人为本”本质上就是“以民为本”。但是,也不能把“以人为本”仅仅理解为“以民为本”,或者用“以民为本”来代替“以人为本”。应该看到,“人”比“人民”的外延更宽泛,更具有包容性;“以人为本”包含着对个人价值的尊重,比“以民为本”的内涵更丰富;“以人为本”要求统筹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要求整和不同社会阶层的合理要求,比“以民为本”更能调动一切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一切积极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以人为本思想与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是完全一致的,与共产党人“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是完全一致的,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人的唯物史观是完全一致的。
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思想的科学内涵
(一)人是目的。人是人的活动及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和归宿。人的任何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的各种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了人的生存与发展,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的目的,也是执政兴国的目的。
(二)人是关键。与技术、自然资源、资本等物的因素相比,人这个因素最活跃、最重要、最根本的,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
(三)人是主体。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中,人总是扮演主体的角色。任何真正的发展与解放,都是使人们从各种束缚中摆脱出来,确立人作为历史主体的地位,培养人的主体意识,弘扬人的主体性。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最终都是要使人民成为社会和历史真正的主人。
(四)人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毛泽东同志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江泽民同志指出:“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胡锦涛同志指出:“无论是战争年代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无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五)人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方法。从根本上说,就是处处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正确的群众观,包括在认识上相信群众、尊重群众、理解群众、关心群众;在工作中联系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依靠群众,真正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代表群众利益,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人是检验各项工作成败的根本标准。是否有利于人们需要的满足和自身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否有利于维护人们的利益,是衡量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成败得失如何,从根本上说只有一个判断标准,这就是看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是否得到不断提高,看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是否得到维护,看是否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三、坚持以人为本,构建人本社会
(一)坚决摒弃官本意识。首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摒弃官本意识的思想基础。一个人价值的大小,不在于地位的高低;一个领导干部价值的体现,不在于官当得有多大,而在于为人民办了多少好事、实事。我们的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只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一心为公,全心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把思想道德的樊篱扎紧,才能有效抵御官本意识的侵袭。其次,进一步深化领导管理体制改革,是摒弃官本意识的制度保证。建立健全有关领导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法律,给官员的权力以极大的约束,使他们无法获得最大的利益,这是解决官本思想的根本。这样一方面会使人们认识到官员的权利是非常有限的,一些官员如果超出这个“非常有限”的权利给自己谋取利益就会身败名裂、牢底坐穿。同时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思想上淡化人们的当官意识,使从政当官这条路只能吸引那些有政治天分、立志于从政来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人。再次,大力推动观念更新,是摒弃官本意识的社会条件。官本意识的存在和流行,和生产力落后、市场经济不发达、择业机会和发展空间狭小是分不开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兴起和不断完善,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市场繁荣,百业兴旺,人们的择业机会和发展空间更大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重要变化,进党政机关已不再是唯一的选择,走向社会去谋求发展正在成为一种趋势,这将有助于彻底摆脱官本意识的束缚。因此,要创造一个“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的干事创业的环境和氛围,使人们认识到实现自身价值的道路有多条,人们在各行各业都可以有所作为,有所建树。
(二)必须强化民本理念。首先,必须做到权为民所用。我们中国共产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而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所以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权力的人民性,反对权力的私有化;必须明确权力的目的性,反对权力的官僚化;必须保持权力的纯洁性,反对权力的商品化。各级领导干部要时刻具备清楚的认识,权利是人民赋予的,必须用来为人民服务;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受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管得住自己。其次,必须做到情为民所系。对人民群众要有真挚的感情,与人民群众要心心相连。必须真正尊重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真情交往、为人民群众真诚服务。要把人民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重点,把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作为第一责任,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要办人民群众生活中最急需的事,要办人民群众生活中最困难的事,要办对人民群众长远起作用的事,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一切群众不满意的言行,要及时纠正;一切群众不满意的风气,要坚决克服;一切群众不满意的问题,要敢于正视,努力解决。再次,必须做到利为民所谋。群众利益无小事,一切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大事小事,领导干部都要切实加以关心,认真加以解决。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通过我们共产党人的执政活动来富民、利民、安民,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三)努力构建人本社会。在经济建设中,要充分尊重人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动地位,发挥人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确保人对经济发展的全面参与、对经济发展成果的平等分享,真正让人们富裕起来,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地丰富。在政治建设中,要健全民主制度,拓宽参政渠道,从制度上确保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切实维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在文化建设中,要强调对人的尊重,积极倡导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基本理念,努力营造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发展人的良好社会风尚。在社会建设中,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人的各方面权力得以保障,人的各方面愿望得以满足,人的各方面能力得以发挥,而且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的发展与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协调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