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在浮潜于城市时嘲笑乡土,又在沉浸于城市时憧憬乡土。

“从基层上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我们的民族确实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受到土地的束缚。在摩天大楼之间,我们会去同情或嘲笑那些面色土黄,扛着花花绿绿大包小包的人们,他们的眼睛在光芒万丈的霓虹灯照耀下映出一层麻木,就像书中举出的那个例子,乡村的人来到城市中被汽车鸣笛,不知向左还是向右躲闪,行走在城市中的摩登男女们往往会在脑子中讥笑一声真土,可是再往前推几辈,谁又不是每日活在真土之间,依赖着这生命的起源。若换做是当今时代,城里的小孩们过年期间也能偶尔得幸去见见乡土生活,他们笨拙地抬腿于泥土间,溪水映着的是厚厚眼镜片下畸形的眼球,他们遇见黄狗不知是愣在原地还是撒腿就跑,路过的当地人上前营救后才敢继续踌躇于泥土间,真城市啊。乡土本色是基于小农社会形成的独有生活模式,传统中国社会的封闭性和保守性制约了中国人民尤其是基层人民思维方式、思想文化的发展而且经过实践证明,乡下人的学习能力并不比都市人差,只是对于知识和城市生活规律的需要没有都市人强烈,若一定要带着何者高尚的腐朽思维进入乡土之间,城市中以攀比盛行的落后无知便在历史渊源中显得可笑。

书中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差序格局”的提出,在社会结构上,《乡土中国》把社会分为西方社会的“团体格局”和中国传统社会的“差序格局” 团体格局指的是个人间的联系靠着一个共同的架子,先有这个架子,而互相发生关联;而差序格局则是一个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都在水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样,一圈圈推出去,越推越远,越推越薄,而所谓伦,也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多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西方社会道德的核心就是权利的观念,即团体内人人生而平等,同时团体不应侵害个人;而在中国,由“私”引起的社会问题很普遍一说是公家的,差不多就是说大家可以占一点便宜的意思,有权利而没有义务了。而在遇到问题时,人们往往会寻找最亲密的那层“私”的关系去寻求帮助,这是人之常情也是人情的绑架。不同与西方社会,乡土社会讲交情而不是权利。人情是暖的,可利用的人情却是冷的,它更像是藏在棉花里的锋利刀片,隐蔽所以更具危险:物质下的显而易见让人们心存戒备,而虚伪中的感性工具往往让人难辨真假,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书中亦有对于礼治秩序的讲述,乡土社会中的“礼”和我平时基于《论语》礼是仁的外在表现有所不同,乡土社会的“礼”像一种杀人的“礼”,带有些许道德绑架的意味。“礼是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它本和法律无异,不同之处在于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而礼却不需要这样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礼仿若一种约定俗成的法,它由内而外控制人,乡土社会,遇到矛盾的时候都是请一些长者或权威人士来评理“调解”也成了乡土社会中解决矛盾的最佳方式,“讲和气”也成了乡土间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指标。然而人性本身是复杂的,单一化的指标让人们在表面间趋于无冲突化,但不合理的评判标准往往让人们的矛盾难以解决,因此认为礼在某一层面是野蛮的。

在礼的价值观指导下,乡土社会倡导“无讼”,即不通过诉讼手段解决矛盾。这里的“不”也是通过限制人们的思想观念来达成的,人们往往会嘲讽和指责那些通过诉讼解决冲突的方式,他们认为这是有伤和气的无礼之举。在一成不变的乡土社会里,保守封闭的特征形成了“无为政治”和“长老统治”的现象在乡土社会中,长老的生活经验是最为丰富,因此长老具有权威性,年轻一代对长老只可惟命是从,这样的封建礼制也会导致有些人有理说不出,其倡导的顺从良知遵从善心过度地看重了阅历的重要性并把人的主观能动性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批判性的思维在这里缺失了。

权力来源于经验的累积这一核心思想也在最后一章节的从欲望到需要中有所体现。乡土社会靠欲望行事能自洽。乡土社会依靠经验,他们不必计划,因为时间过程中,自然替他们选择出一个足以依赖的传统的生活方案。各人依着欲望去活动就得了。”不得不反思的是,乡土社会与自然的关系远大于当今时代的社会,乡土中的人们的欲望往往与生存相挂钩,人们的取舍意志往往来源于生活的经验,而这些经验与乡土社会中的礼之核心又有相通之处,其内涵往往单一而更加具有可操作性,这巧妙的相融也造就了经验为指导在乡土中存在的合理性。但重视当今社会,物欲盛行的多元化时代让人们难以相信自己的经验,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的人群不同生存法则又随之发生变化,无数的潜规则在激发着我们的欲望,同时也在拉扯着我们的选择。站在人生的交叉路口如果凭欲望作出判断,那么这条交叉路口又会节外生枝出更多的乱眼的道路,终究会陷入欲望的深渊。乡土社会中简单的欲望能够使人们以需求为出发依欲望去活动,而00后以需求为出发的特点却造就了一个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乡土社会能够造就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安定,也公私与礼的野蛮绑架,《乡土中国》所展现的社会能够让人拥有新的视角去审视当下的社会。

 


三门峡律师|三门峡律师网:河南蓝剑律师事务所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10207368号-1
地址:河南省三门峡市商务中心区明珠大厦12楼 邮政编码:472000  电话:0398-3690909